close
今年夏天,我在佛光山
August 3, 2013 at 7:37pm
很多朋友詢問今年暑期沒有參加國際佛光青年幹部會議,也缺席北美生命成長營,是否食言而肥,等不及集滿十個國際佛光青年會議紀念章便要從青年團畢業?其實每一年的因緣都不同,今年因緣際會,決定趁仍然是(研究所)學生的時候,以學員的身分重新充實自己,參加2013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

人其實像部汽車,每隔一段時間便要進廠保養,檢查現前狀況,做些微調。身為青年團的一份子,每隔兩年都有難得的機會可以回到佛光山總本山,回到我們的法身慧命之家,發心服務的幹部也有機會參加國際佛光青年幹部會議,和來自全球各地的佛光青年交流學習,每次與會都覺得收穫良多,充滿熱誠,但是每當有新的想法,想卻感覺有所「不足」,能力不夠,沒有辦法追上眼前的身影,總想尋求一種「突破」,由於一向對禪門修持頗有興趣,也參加過禪三乃至禪七,所以頗受好評的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便是首選,希望能有不同的體驗,做些新的學習。

禪學營師資堅強,陣容豐富,有機會一睹錢文忠教授、高希均教授風範,堂下聆聽演講,甚至和大師接心,確實是可遇不可求的因緣,這次有幸在問答時間向高教授請教關於非營利組織和非政府組織推行公益事務的問題,畢竟在有限的資源下,應該將資源集中在政府,由政府機構統籌推動公益事業,還是借重民間的非營利和非政府組織,由民間自行主導公益?高教授簡短扼要的回答中推崇大師和佛光山所做的一切,也點出公益事業最重要的「信任」問題,民眾願意熱心奉獻,出錢出力,自然是相信主事單位能妥善運用資源,所以無論政府或民間團體,誰能建立誠信讓民眾放心投入便應主導。高教授一解我心中的疑惑,不愧是學識一流,具有遠見的學者。

禪就是簡單,就是簡單的生活。今年無緣參訪法華禪寺,體會歐洲的異國風情,也無法和多倫多的夥伴們共襄盛舉,圓滿北美的活動,但在禪學營簡單的生活中,豐富的課程裡,受各位講師的啟發,領悟到許多深刻的道理,雖然禪學營尚未結束,已覺得醍糊灌頂,受益良多。希望接下來的幾天,能學到更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ranky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