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欠了一些稿,與青年有約的新聞現在已經變成舊聞,日本行的兩頁報告也還沒寫,但是走了兩天,有些思緒在腦海中飄浮,驅使我提筆寫下來,也避免影響隔天上班工作效率,呵呵~

 

此次日本青年幹部會議,接觸到一個很耐人尋味的問題:如何定義「宗門思想」?這不僅關乎佛光青年的品牌形象建立,也與白象天馬金獅等幹部訓練有關,一個缺乏「宗門思想」的青年似乎不能算是佛光青年,但是如何才算是具有足夠的「宗門思想」?上幾小時的課?看幾本書?閱讀大師自傳?交一篇千字文、萬言書?

 

我認為,一個青年,即使將大師生平事紀倒背如流,佛光山上一磚一瓦如數家珍,如果沒有學習到大師人間佛教的性格,仍然欠缺宗門思想的薰陶。反過來說,就算不認識佛光山,但是具備「永不退票」的性格,有著「心甘情願」的認知,「皆大歡喜」地處事,堅信「有佛法就有辦法」,可以說他/她不是佛光人嗎?

 

時值八八水災,一位青年應該要有絲毫「我應該為災民做些什麼」的想法,或許持齋祈福,參加法會,募款捐獻,或者組織參與協助救災重建活動。如果自己什麼都不做,也不參與配合道場的救災活動,慈悲心在那裡?談什麼自覺行佛?化世益人?

 

做得夠不夠,只有自己能夠衡量,但是什麼都不做卻是大家見的到,人人可質疑的,我們有沒有向大師學習?是否具有人間佛教的性格?這才是評鑑宗門思想的標準。

 

推薦閱讀《往事百語》認識大師

 

http://www.fgs.org.tw/master/masterA/books/delectus/history/foreword.htm

 

 

colligraph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rankyz 的頭像
    frankyz

    華麗的冒險

    franky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